泰山上有2个字,难道众多日本学者,郭沫若加了4笔,众人拍手称快
我国泰山有“五岳之首”、“天下第一山”的称呼,古时人们将泰山视为是“直通帝座”的天堂,并有“泰山安,四海皆安”的说法;而在泰山上有2个字,难道众多日本学者,郭沫若加了4笔,众人拍手称快。
泰山上摩崖石刻的两字是“虫二”,一虫加一撇是“虫”的异体字,读音是“chóng”,摩崖石刻上还有上下款,上款:“已亥夏六月”,是题字的时间;下款:“历下刘廷桂立”,是题字人的姓名;“虫二”两字是刘廷桂在清朝光绪二十五年(1899年)所题刻。
山东省济南名士刘廷桂有外号“刘十二”,因为他12岁就考中了秀才,据说刘廷桂与杭州友人一同到泰山游历,友人向他讲起了杭州西湖湖心亭,“湖心平眺”无边风月,刘廷桂有感,因此在泰山题刻“虫二”两字,并对友人说:“此虽无无边风月之亭,但却有风月无边之意。”
展开全文
20世纪时,有日本的学者到中国考察中华文化,登上了泰山,并了解了泰山在我国历史上的意义,同时也看到了泰山上“虫二”两字,十分不解,几位日本学者甚至因此争执不休。
后来,历史学家、文学家郭沫若与几位学者看到“虫二”两字,学者们都不懂其中含义,而郭沫若看后从容加上了4笔,即“風月”,也就是“风月”,意思是“风月无边”。
在杭州西湖湖心亭有一石碑,上刻着“虫二”两字,相传1953年湖心亭重建后,乾隆下江南时夜游湖心亭,被湖心亭的景致吸引,便题下“虫二”两字,寓意是“风月无边”。
关于“虫二”两字“风月无边”之意,明末清初文学家褚人获的《坚瓠集》,有引《葵轩琐记》云:“唐伯虎题妓湘英家扁云:‘风月无边’。见者皆赞美。祝枝山见之曰:‘此嘲汝辈为虫二也。’湘英问其义,枝山曰:‘风月无边,非虫二乎?’湘英终以为美,不之易。”
至于最初使用“虫二”两字的人已经无法确认,近代没有“虫上加一撇”这个字,但却是繁体“風”去掉外廓形成,因此口口相传是“虫二”,原本“虫二”没有任何含义,只因文人雅士玩的文字游戏,遂有了“风月无边”之意,从中也可以看到中华文字文化实在是乐趣无穷。
评论